闲时读书

《大国之治》[套装6册]

《大国大城》:经济学家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关注的是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

“《大国大城》:经济学家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关注的是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置身事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改变中国》:40年来,中国经济所经历的变化包含了太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不胜枚举。本书作者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视角,回顾了40年来为推动改革做出贡献的主要人物,以及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在改革经历40年后的今天,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理解中国改革的未来。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家参与改革过程中最为精彩纷呈的岁月,现在已是中国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的张军教授,当年正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系,他将自己始于此时的观察、当年亲临火热一线的回忆,融于《改变中国: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一书。40年来,两代经济学家积极传播思想、参与政策讨论、走进真实世界、推进经济研究,即便内部仍有分歧,但他们一直在跟着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脉搏而进步。作者选取了改革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将视线投向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改革中Z为重要的方面,以回顾和研究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未曾被清晰揭示过的改革内幕。《顶级对话》精选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军与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的对话。这些谈话既涉及经济学的基础层面,如货币、世界经济体系,也涉及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趋势的预测。在这些平等的谈话中,映射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的侧影。被访谈者在经济学领域都是重量级的。罗伯特·席勒、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蒙代尔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伯南克是美联储主席、皮凯蒂是当红经济学新人。关怀本土。对话双方都是世界水平的经济学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经济学的中西对话。在对谈过程中,访谈者也有相对比较自觉的中国立场,提出了与中国经济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受访的顶尖经济学者多少都就中国经济状况、面临的挑战、前景等等做出了分析。去学科化。这些对话并没有充斥着专业术语,相反,是平易近人的。因为对话的契机,大部分是作者利用参加国际会议等契机,以闲谈方式完成的,通过对话的方式以增进相互理解为目的。经济学家创造世界。经济学的特殊性在于,通过政策,能够由理论直接导向实践。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代世界的样貌,很大程度上,是这些经济学家的思想推动的。这些对话以经济学的眼光,为理解变化中的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中国寻路者》是解放日报特聘首席记者、高级编辑高渊的人物特写选集。中国道路是摸索出来的,而摸索中国道路的,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一个个火热的灵魂。我们身处巨变的年代,每一天都是历史,每一个维度、每一刻都值得被以客观真实专业的方式记录。记录不平凡的历史细节,留给后人理解他们未曾亲历的时代。在本选集中,作者对那些在中国当代发展模式上贡献过力量的重要人物,那些改革的探路者,进行了细致地刻画。包括:邵宁、王新奎、周其仁、陈佳洱等15人,和“WTO谈判者”“东京审判中方三杰”两个人物群体。这些人物的人生,既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侧影。作者通过温糯和软的访谈书写,将受访者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与国家命运串联起来,闲话中国70年发展史。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为新中国70年巨变留下珍贵实录。      《在城望乡》首先描绘了当代农村的生活面貌与生产面貌,接着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与三农问题的演变,最后探讨了地方治理与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作者结合亲身调研与理论探讨,帮助读者跳出日常生存空间,在经济社会的宏大变革中,认识中国的另一面。全书由五个方面展开:1.农村生产生活的现状,社会结构的流变;2.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关系的变迁,包括产业平衡、三农问题、粮油关系、税制变化、基建等;3.以土地、产权、开发为核心的农村现状;4.行政区划调整、基层治理与以上海为例的城乡协调;5.农业创新与寻找“理想农民”,落脚点在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多样化经营。《大国之治》作者简介: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等多所高校,并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参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zui具影响力青年学者之一。兰小欢,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副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战略与研究总监。主要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经济,在多个国际一流期刊发表文章,并担任发展经济学国际一流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的副编辑。张军,经济学家,在当代中国经济研究领域成果卓著。在包括China Economic Review、The World Economy、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Economic System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以及《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上百篇研究中国经济的论文。2015年10月因在中国过渡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荣获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现为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5年起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并兼任上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特邀咨询研究员等。高渊:现任解放日报特聘首席记者、高级编辑。曾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主笔、新闻采访部副主任。参与创办解放日报“上海观察”并任主编。曹东勃,先后获上海财经大学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党校副校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出版《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现代性:西方经济理论传统的查审》《红河边的中国》等专著八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相关图书

校雠广义【程千帆 / 徐有富】
校雠广义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本书强调的是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是代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研究的高水平著作,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再一次掀起一个关于校勘广义校勘学研究的高潮。相信广大读者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
《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
本书是一本指导人际沟通的实用技能书。 人际沟通中我们该如何理清自己说话的脉络? 如何抓住说话的时机? 如何领悟对方说话的精髓,并快速向对方传递自己的目的? 这些问题在沟通中我们都会遇到。 作者通过自己...
《敢于放手的养育》张嘉栗
本书是写给父母的教养手册。全书分为五个方面进行展开阐述,分别为,第一,如何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第二,如何陪伴孩子走过青春期;第三,父母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第四,如何陪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之美;第五,父...
《唯有书籍》读书、藏书及与书有关的一切
读书的人会消失,但书籍将带着记忆永存。 书签、藏书票、书籍装帧;二手书、私人藏书、特装书、被遗弃的书;图书馆、书店、书展、读书俱乐部…… 作为一件物品出现时,书远不仅是承载内容这么简单。我们与书相遇,...
《考古学和科技史》夏鼐
《考古学和科技史》收录夏鼐科技史与考古学相关文章十六篇,含插图一百余幅,原由作者亲自编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研究员增补。本书结合考古新资料以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的某些问题,范围涉及天文学、数学、纺...
《我们的未来》数字社会乌托邦
科技的每一个进步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压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导致个人数据被侵犯、交易。对此,有人对数字化的未来充满了天真;有人对硅谷数字公司的独裁发出警告;有人更愿意掩耳盗铃地回到过去。 本书描绘了一幅充...